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•索尔海姆在论坛上发言。
12月9日-11日,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国合会”)2017年年会在京举行。国合会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非营利、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,这次年会将通过第六届国合会章程,听取中国绿色转型展望相关政策研究报告,并讨论形成国合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。
12月9日,联合国环境署海洋事务主任斯文松在“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”分论坛上说,中国不仅是一个海洋大国,也是海洋渔业养殖大国,而渔业养殖面向海洋,中国需要寻找一种更可持续的渔业养殖模式,以解决塑料垃圾、污水以及抗生素对近海的污染。
“海洋污染是全球性的,”斯文松说,过去几天她去了肯尼亚,在海边看到了很多塑料,一些海龟被塑料所困,医生需要考虑如何把这些塑料从海龟的身体里取走,而各国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共同应对海洋污染。
“在非洲海域,大部分的塑料不是来自非洲,而是从日本或者世界其他地方漂流到非洲,但塑料污染已经影响了非洲的海洋生态系统。” 斯文松说。
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•索尔海姆说,过去几年全球塑料污染日趋严重,各国必须共同采取行动加以应对,而解决海洋环境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意愿和支持,也需要公民采取行动。
“在孟买,我看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范围的清理工作,在印度尼西亚我也看到有几千人去海边清理垃圾等等。”他说。
论坛现场。
“每年美国人平均要用600根吸管,我们为什么不用玻璃或者其他的材料来取代塑料生产吸管呢?大家的手机上很多都有塑料壳,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塑料壳拿走呢?所以我们首先要在不需要使用塑料的时候避免使用塑料,这一点非常重要,其次是寻找可替代材料,使塑料产业‘绿色化’。” 索尔海姆建议,企业要使用更多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替代塑料,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。
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从论坛上获悉,去年至今,国家海洋局聚焦海洋经济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并参与到全球海洋治理工作。
而农业部作为海洋渔业的管理部门,一方面在继续发展渔业养殖,解决食物供给问题,解决改善人们食物营养成分问题,解决就业和贫困的问题。另外,在渔业管理和控制方面,不让渔业破坏海洋生态,而让渔业更多为改善海洋的生态环境发挥作用。
中国是人口大国,也是渔业大国。据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韩旭介绍,目前中国人已解决了“吃鱼难”的问题,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捕捞解决的,而是靠养殖渔业来解决的。
“在世界上,10条养殖的鱼中就有6条是中国养的,中国的渔业不仅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吃鱼的问题,每年还有400万吨的鱼出口到国外,这是中国渔业给世界海洋生态文明做出的最大的贡献。” 韩旭介绍,此外,中国水产品产量的75%也来自于渔业养殖。
“我们的海洋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,同时我们也知道海洋是非常脆弱的,如果你对他们不好的话,他们给你的回报是非常糟糕的,”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苏纪兰说,“作为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海洋的生态系统修复起来非常困难,所以我们要非常谨慎。”